icon-search

後疫情時代的咖啡店何去何從呢?!

後疫情時代的咖啡店何去何從呢?!

國際咖啡組織(ICO)調查,國人一年喝掉約28.5億杯咖啡,去年台灣咖啡市場規模上看800億元,且每年約有20%成長。 目前台灣人均咖啡每年消費杯數約204杯,相較鄰近的國家日本、南韓的353杯及370杯,在咖啡市場的成長空間還十分的大。 

咖啡市場需求量大,隨著年輕世代滿滿成為消費主力,咖啡的文化也越來越深根在年輕族群。也因為可見的成長性,各大超商、速食業者也積極投入市場,因為競爭激烈,就必須找到自身定位, 才能在市場脫穎而出。

pexels-burst-374860.jpg


目前咖啡館總市值約180億,統一星巴克帶頭,路易莎、cama、85度c等連鎖品牌約占據80%的市 場,市場方向快速向相對標準化及快速連鎖複製靠攏。

獨立小店家眾多,但在紅海市場下,存活的特色在於與連鎖企業的產品、服務、定位差異。但疫情 與通膨夾殺下經營十分困難。

產業越成熟,市場的分眾現象越發明顯!企業的成長也往往由定位區隔到橫向鏈結的整合式服務。


疫情當下

1. 家庭咖啡消費激增,美國咖啡協會報告,85%的人每天在家中至少喝一杯   咖啡。在這兩年多的防疫生活裡,很的公司選擇增加在家辦公的選項,這樣的趨勢在疫情過後也可能存在,而在家工作者往往也選擇在家沖煮,也激起國內各單店的咖啡豆大戰。

2. 電子支付與外送平台走進生活,線上購物從熟食到生鮮百貨,以改變消費者的生活型態。疫情間咖啡店是接受衝擊很大的族群,許多店家為了求生存也不得不轉型外帶市場或是加入外送平台來因應三級警戒。

不過隨著人們習慣了外送平台的消費型態,趨勢已成行,實體店家的人流可能下滑,咖啡店必須更清楚自身的優劣勢,創造到店的目的性。


3. 在家辦公變成新的商務型態,讓餐飲店家選址由商業區的熱區往社區轉移。以往商辦區是咖啡店的最佳選址,也是一級戰區,但是在家工作的族群越來越多,甚至疫情後也得會改變!

反而是社區型態的咖啡店因應疫情,人們傾向就近購買,所以在地的社區住戶消費者反而增加。

不過疫情下,在咖啡市場最有斬獲的還是遍及各地的超商咖啡,個人店家無論區域,都必須做出差異與需求!

4. 通貨膨脹,原物料價格漲幅巨大。疫情前至今,咖啡豆的漲幅超過40%,除了氣候變遷與航運問題,其他周邊的紙杯耗材也漲幅巨大。經營成本上升的同時,全球的經濟也不見樂觀,後疫情的現在,考驗著咖啡經營者的智慧。

S__17129492.jpg

消費市場與行為

  • 1.快速外帶 - 每年20%成長,但這會是7-11、全家、全聯等大型通路的天下,小店家想要切入在通膨環境下十分困難。

  • 2.罐裝與即溶 – 疫情加深了快速與無場地侷限的產品需求,罐裝、膠囊、即溶咖啡隨疫情成長快速。

  • 3.在家沖煮 – 後疫情在家沖煮的趨勢會越發明顯,也是所以精品店家咖啡豆販售的戰國時代。

  • 4.第三空間 – 星巴克帶起的第三空間思維在連鎖品牌更進化為一點一風格的環境規劃。

  • 5.單品與調飲-近年精品與單一產區的思維風行,但實質加奶的調味咖啡是更多消費者的選擇 ; 關於純飲與調味飲品其實可以借鑑台灣這20年的茶飲市場。


這是個特別的時間點,經歷過兩年多的疫情生活,許多原來的生活樣貌已在不知不覺間變化了!

環境一直在往前行,許多開店的經營者不得不迎向變化。疫情最困難的時間點已經過去,不好的經營環境也是個轉機,讓每個人可以藉機找出自己的差異與優勢!

我們看待市場是用生物學的概念來面對,市場是活的,一直在修正與變異,身在其中的我們,順勢而為,窮則變,變則通 - 一直是商場上的生存法則~


Powered by Froala Editor



上一頁

您的購物車目前還是空的。
繼續購物